第(2/3)页 “嗯,诸爱卿,可有异议?” “臣不敢苟同。”说话的这位很久不开口了,在朝堂上快被人遗忘了,苏辙。这位平日里不开口,主要是他一开口,章惇,李清臣,曾布都会团结起来。很奇怪的一种短暂联盟。 当发现这些关节的时候,苏辙决心少搀和为妙。 他也渐渐地给人一种感觉,从保守派变成了中间派。没想到,今天却突然开口。一开口,却对准了林希。 “臣以为,如今宋辽交战,兄弟之邦名存实亡,辽国的新君受不受我大宋认可,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。难道大战之后,朝廷明年的预算之中,还要乖乖的给辽国五十万两白银的岁半不成?” 苏辙这还真不是搞事,如果大宋接收了辽国的报丧之后,需要派遣礼部官员去辽国观礼。 也就是辽国皇帝下葬,新君登基等礼仪。 如果这样做的话,说明两国的邦交还是正常的,既然邦交正常,那么双方之前签订的所有条约是否也要履行? 皇帝赵煦如同吃了苍蝇似的恶心,真不想搭理辽国。 可正如苏辙说的那样,一旦大宋承认和辽国兄弟之邦的关系,岂不是说,大宋在北线虽然获得了一场大胜。然后过段日子,该给辽国的岁币还得给? 凭什么? 这不是说,大宋的胜仗岂不是白打了吗? 不仅如此,按照协议,双方的国界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认定了下来。是否到时候,不仅燕州和涿州没有了,连同州,易州等大宋占据的城池也要让出来。 站在苏辙的立场上,断绝邦交,无可厚非。但是在人家当家人死讯传来的时候断绝,不厚道。 都已经兵戎相见了,还有什么说的?干就完了。 可问题是,林希是礼部尚书,辽国来使,如果拦在国门之外,岂不是他这个礼部尚书的失责?不仅如此,大宋的官员,经常会因为一些小错误,被攻讦,然后不停的被袭扰,最后变成不可饶恕的错误,离开朝堂。 林希冷冷的撇了一眼苏辙,后者老神在在的样子,仿佛刚才说的话,根本就不是出自他口似的。 林希明知坚持会引起人不适,可宋辽邦交没有断绝,他就得按照礼仪来。有道是在其位谋其政,他别无选择:“苏相,我们谈论的是礼仪,生死,乃天地之大礼,不能等闲。辽国使臣在关外,拦着不让进,非我华夏待客之道。” “辽人不是客人。” 苏辙耷拉着眼皮,轻飘飘的反驳一句。 按照赵煦的经验,这伙人接下来得吵起来。他看向了章惇,问:“章相的意思呢?” 章惇为难了起来。 要是大宋能一口气灭掉辽国,考虑都不用考虑,直接把人赶走就行了。 可问题是,灭不掉。 这个时代,想要灭掉草原帝国,只能是草原帝国。 或者说不是灭掉,而是吞并。 这是草原的规则,强者通吃,不断的吞并周围的部落。变成自己的部族。等到足够强大的时候,建立帝国。 匈奴是这么干的,突厥也是这么干的,契丹当然也只能怎么干。 可是农耕民族,是无法吞并草原部族的。因为双方的战争空间不一样。辽国幅员万里,靠两条腿,从东走到西,没有三个月下不来。中间连个城镇都没有,战争越持久,补给线就越长,哪怕大宋占尽优势,最后也会因为补给而被拖死。而草原骑兵不需要补给,靠着掠夺和游牧就能发动一场针对万里之外的战争。这是大宋绝对做不到的事。 章惇也明白其中的道理,但正如苏辙说的那样,大宋如今该如何应对辽国? 双方都爆发了血案了,还当兄弟,肯定不合适。 可堵着辽国的使臣,告诉对方,报丧可以,新君登基要观礼也行,不过条约要重新签订,就有点落井下石的感觉。 章惇冷冷道:“陛下,虽说礼不能废,但宋辽之间,必须要有一个新的条约。” 平日里笑呵呵的曾布,却在章惇没说完之前,开口了:“陛下,如此一来,大宋有落井下石之嫌疑。” 林希听章惇的话,心头一冷。 他可是章惇的人,还是同乡兼同窗,都算是欧阳修的弟子。毕竟他们是一科的进士,算起来,曾布和他也算是这层关系。 可是让他愤恨的是,章惇却并没有支持他。 第(2/3)页